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——真正聪明的人,从不孤立看一个人“识人不是看一个点,而是看他在一个结构中能不能长期稳定运转。”——查理·芒格
一、你识的是人,还是一束行为?普通人识人,总是看“这个人现在做得好不好”。高手识人,则问:“放到一个系统中,他能不能长期跑赢?”
什么意思?
举个例子:
一个朋友今天很积极主动 → 你觉得他靠谱;一个候选人表达很自信 → 你觉得他能力强;一个合作对象做事干脆 → 你觉得他执行力强;但你想过没有:这些行为,是情境反应,还是结构能力?
情境反应,只是一种应激表达;结构能力,才是真正的系统稳定性。
高手看人,不是看一个人能不能做一件事,而是看这个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,是资产、杠杆、还是风险因子。
二、巴菲特怎么识人?不看优点,只看结构角色巴菲特有个极著名的用人标准:
“我最在乎三件事:诚信、聪明、努力。但如果一个人不诚实,另外两样会杀死你。”
你以为他是在讲品格,其实他在讲结构稳定性:
聪明、努力是杠杆;诚信是结构地基;一旦基础错了,杠杆只会加速崩塌。这就是结构识人的本质——用“系统模拟法”评估这个人的长期表现。
所以在用人、合伙、交朋友时,他从来不孤立看一个行为,而是判断:
这个人有没有稳定价值产生机制?(思考方式、执行节奏)他是否会在结构中扮演正收益节点?(推动力、修复力)一旦发生变化,他是扰动源,还是稳定器?(情绪反应、责任承担)他要找的不是好人、聪明人,而是能在长期合作中“不给我添乱,帮我稳定结构”的人。
三、结构思维看人:三个关键视角1️⃣ 这个人“放进系统里”,是正向协同,还是资源消耗?你看到一个人精力旺盛、表达力强,是资产吗?不一定。
如果他经常打断团队节奏、质疑方向、扰乱推进节奏;那他带来的不是推动力,而是“不可控变量”。高手从来不是评估某人的单点能力,而是判断他放进系统后会不会成为“净值减项”。
所以:
能力强但破坏协同感的人,结构意义上是毒瘤;情绪稳定但没有核心判断的人,结构意义上是配平因子;没有亮点但极度可靠的人,结构意义上可能是系统主干。2️⃣ 这个人是否具备“长期协同能力”?什么叫长期协同?
遇到不顺利能不能共担?项目节奏快慢变动时能不能匹配?情绪起伏、误解误判时能不能自我调节不内耗?这些都不是“能力”问题,而是结构适应能力。——他能不能成为你系统中“复利的齿轮”?
3️⃣ 他在系统中会不会“放大风险”?一个人再优秀,如果:
情绪极端不稳定;对外沟通失控;在模糊任务中甩锅而不承担责任;他就是系统中的风险放大器。结构识人的重点之一是问:“这个人,在压力来临时,会不会成为破口?”
四、结构识人的底层公式:S = B × C × P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,帮你快速建立结构识人系统:
结构价值 S = 基础人格 B × 协同能力 C × 系统位置适配性 P
因素
解释
判定方式
B:基础人格
诚实、稳定、自驱
长期观察的行为模式
C:协同能力
目标对齐、反馈响应、节奏匹配
小项目合作中的配合表现
P:系统适配性
是否适合当前结构的位置和功能
结构模拟:如果我把他放进来,系统变得更好还是更差?
一个人只有在 B、C、P 三项都稳定的前提下,才可能成为你长期系统的“正资产”。
五、结语:结构识人,是避免人生错配的根本功课查理·芒格说:“如果你用错误的系统看人,得到的永远是表演,不是本质。”
而结构识人最大的好处是:它防虚假、看趋势、识净值。
你不会因为短期行为被带节奏;你不会因为一次表现误判潜力;你能判断“这个人,是不是你系统的一部分,而不是一个变量”。最终你会发现,巴菲特和芒格看人时,根本不谈“喜欢”或“聪明”,他们只问一句话:
“我把你放进来,会不会让整个系统更好?”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